袖里藏竹笛 名号“ 吹破天”

2014-04-03 11:50:36

著名笛子演奏家冯子存是北派竹笛艺术代表人物,他早年间在河北省张家口一带演出,因他吹笛子的造诣无人能及,人们都叫他“吹破天”。他的前半生,身背一支竹笛颠沛流离四处卖艺;他的后半生,得以进入中央音乐学院、中国歌舞团教学、演出。冯子存的女儿冯彬讲述了父亲不为人知的传奇故事。

  笛子独奏亮相舞台

  电台播放反响热烈

  1953年,是父亲人生的一个转折点。这一年4月,父亲作为河北省代表,参加了全国第一届民间音乐舞蹈观摩会演。他演奏了《放风筝》、《喜相逢》两首笛子独奏曲。

  不论是普通观众还是艺术家,谁都从未见过,原本都是用作伴奏的竹笛也能单独演奏,并且旋律能够如此丰富,花样百出。父亲在吹奏《放风筝》时,自创的“飞指花舌”音,能模拟出风筝的升起和降落。而《喜相逢》这首原来流传于内蒙古的民间乐曲,原本是河北梆子、二人台等地方戏里的过场音乐,在父亲的吹奏下,成为一首表现情人惜别重逢心情的曲子,而且愈到最后,他吹奏的速度愈快,情绪也愈加热烈。

  父亲音色嘹亮、丰富纯熟的演出技巧赢得了观众的掌声,也因此获得了这次会演的一等奖,并且被评为优秀演奏员。这次演出被电台反复播放,父亲成为新中国首位将笛子独奏搬到演出舞台的艺术家。自此,很多文艺团体竹笛演奏者们也开始学习笛子独奏,最先学的就是父亲吹奏的这两首曲子。这一年7月,父亲被调到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工作团。年底,他又随同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工作团一起调入中央歌舞团(今中国歌舞团)。

  顶风吹笛气不散

  不吃不睡学技艺

  父亲1904年生于张家口市阳原县一个贫苦之家。据他回忆,小时候从未穿过新衣服。14岁起开始跟随大哥学吹笛子,也跟着大哥到张家口、尚义、张北一带卖艺演出过。当时,尚义一带流行“东路二人台”,通常以笛子为伴奏。父亲不识字更不识谱,但是他非常聪明,白天听别人吹奏一遍,便能记下来,晚上就躺在炕上把白天记的曲子自己哼唱。有时候看到一些民间演出,听完一遍马上就拿起笛子吹奏,他要求自己和人家吹得一模一样,如果吹不成,就不吃饭不睡觉。

  祖父病故之后,父亲和几名艺友到张家口尚义县卖艺求生。张北、内蒙古一带常年气候寒冷、风沙弥漫。父亲练就了一身顶风吹笛气不散的本领,得了个“吹破天”的名号。一有演出,好多人从几十里外专门跑来看,就是为了听“吹破天”的笛音。

  父亲的笛曲风格是在张北一带的民歌、山西梆子、二人台等民间音乐和戏曲的直接熏陶下形成的。通常,他的演奏力度很强,比别人要高出几十个音分,甚至半个音。另外,歌唱性是他笛曲的特色。北派梆笛风格高亢、嘹亮,父亲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

  买笛赠送“粉丝”

  备饭招待求艺人

  我从懂得认字开始,就开始帮父亲读信。父亲每天都要收到从全国各地来的几十封信。大部分都是求教信,有专业学笛的,也有业余爱好者。那时候,冯子存名声很响,他如同现今的明星一样,拥有许多的“粉丝”。有的来信者说自己喜欢笛子,但是买不到合适的。父亲还会自己掏钱买笛子,寄过去送给人家。

  到家里来的人也很多。有的拿着单位的介绍信,有的干脆就直接登门。父亲一向来者不拒,有求必应。不过,因为没有文化,对音乐理论的知识很多可意会却无法言传,经常是他的学生霍伟等人在一旁帮忙解答。来人到家里来,跟随他学习笛子,一到饭点,他就吩咐保姆多做饭,一定要留人吃饭。

  左臂袖筒藏竹笛

  应邀表演从不拒

  父亲为人随和,从来没有和别人发过脾气,教笛子的时候更是这样。不过,父亲的笛子很难学。

  父亲从不让我学笛,在他们那个年代没有女孩学习管乐,所以“传男不传女”。父亲在老家的侄儿冯顺兄弟两人则继承了父亲的技艺。他对侄儿非常照顾,经常寄钱给他们。但是由于演出繁忙,他没有能够更多地指导侄儿。冯顺大哥后来参军,在部队上也是文艺骨干,复员之后,他也想调到张家口专门做文艺工作,但是父亲说,不愿意给党添麻烦,让他们在农村锻炼吧。于是,冯顺大哥一辈子都在农村,到如今已经三十年没有再吹笛子了。

  1969年,以“战备疏散”为名,我们一家人被迫回到了河北省阳原老家。父亲除了务农,更多的还是搞他的笛子演奏,母亲是京韵大鼓表演艺术家。他们两人到村里的小学里面做音乐老师,教孩子们唱歌吹笛子。父亲到中央歌舞团以后工资待遇很高,所以他有一些积蓄,在乡里无论谁家有困难,只要求到他,他从来都没有拒绝过。

  到上世纪70年代我们又重新调回北京。那时父亲已经70多岁,淡出舞台。但他袖筒里面永远都带着自己的笛子,所以别人看到他左臂总是直的,不能弯曲。只要有人说“冯老来一个”,他就马上从袖筒里取出笛子满足大家的要求。

  父亲对笛子钟爱一生。每天醒来第一件事,就是拉开床边的抽屉,摸出他的笛子,吹奏一曲,到晚年身体十分不适,即使只能吹一小会儿,他也从不间断。

  父亲的演出很即兴,即使是同一首曲子,每次吹奏都不一样。中央音乐学院的方堃老师说,不如把它编曲。于是,由父亲演奏,方堃编曲,这样才有了后来的传世曲目《喜相逢》。之后,在方堃、霍伟等人的帮助下,父亲得以谱下《对花》《闹花灯》《五梆子》《春耕》《黄莺亮翅》等几十首曲目,很多成为笛子独奏曲中的经典曲目。

龙老师音乐之家|重庆永川小提琴培训|重庆永川二胡培训|重庆永川小提琴老师|重庆永川二胡老师|重庆永川音乐培训
企成自习室| 厨师/厨娘上门
版权所有:重庆市企成科技有限公司 sitemap 渝ICP备09002427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