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1日,汪派琵琶第三代传人、琵琶演奏家李光祖先生将在天津大剧院带来一场琵琶独奏音乐会。在50多年的演奏生涯中,李光祖继承了汪派琵琶的艺术传统,演奏风格气势雄伟、刚劲有力、指法严谨、质朴洒脱。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又能以刚为主,刚柔并济,演奏富有诗意。他先后在国内外出版了多种录音带和激光唱片,并修订再版了《汪派琵琶—李廷松琵琶演奏谱》。
1942年先父汪昱庭先生为其弟子王恩韶先生整理抄录的琵琶曲谱集所作的序中写道:“······若须深造则非从古谱入手不为功。”这是先父一生演奏、教学实践的真切体会,业经诸位师兄得到了实证。
古往今来。大浪淘沙。曾几何时不少一度风靡的事物早已烟消云散,只有人类真正的优秀文化才能在历史长河中被继承、发扬,形成人类文明宝库中的珍品。
真正的珍品是经过考验的,要想流传久远必须来自久远。这便是传统二字的重要性。传统是经过无数知名与不知名的仁人志士继承创造发扬的。
音乐是时间的艺术,在没有音响记录的情况下,乐谱是传递信息的基本手段。我体会先父说“非从古谱入手不为功”,正是为了道出这一真谛。他本人就是通过实践,这样将传统传授给后人的。
李君廷松生前谈及随先父学琴时曾说:“随老师学琴要有悟性,不然学不到细微处的精髓。老师的乐谱指法注得简单,推拉等细节只能靠自己听。”前辈已逝,老师不在了,从何处去传授老师的精髓呢?廷松先生长期思考着这个问题。
新中国成立以后,廷松先生专业教授琵琶。根据老师对古谱的教导,为使师承得以延续,他参考了现代音乐教学的记谱方法,把指法注得十分详细明确,演奏的每个音符细节和发音方法都详尽讲解并注明在古谱上,并详细标注推拉的音高和时值。大部分学生得以较快地掌握要领,从而一批又一批学生脱颖而出,他们一上手就让人感觉到演奏者对这些乐曲已经有所体会。这正是廷松先生所编乐谱起到的重要作用。
后来世兄李光祖先生两次将其父李廷松先生的演奏谱整理出版。一次是1982年在北京由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一次是1996年在台湾由台北市立国乐团出版。这两本谱子是琵琶教学和演奏十分有用的资料,已成为琵琶界人士手中的珍品,不断转载和抄录。鉴于当初出版时比较匆忙,中间尚有一些不足和错误,光祖先生在海外经过自己潜心演奏、悉心研究,十年以后在中央音乐学院郝贻凡教授的协助下重新整理出版《李廷松琵琶演奏谱》。此举既体现了对先辈的缅怀,同时也体现了对待民族文化遗产的认真严肃的态度。
我相信李光祖先生与郝贻凡女士通过实践将乐谱整理出版,对我们阅读此曲集会有所启示,同时也将使后来者更深刻地理解“非从古谱入手不为功”这句话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