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欣赏入门曲式(五)

2014-10-09 13:27:30

复调曲式

在欧洲十七世纪的巴洛克风格时期,复调写作技巧达到了音乐历史上空前绝后的顶峰,一些重要的复调曲式得以确立,成为经典。在其后的古典以及浪漫时期,主调音乐织体成为创作上的主流,但复调思维仍占有一定的地位,到了二十世纪,在一些对古典传统十分重视的作曲家手中,复调技巧再次获得高度重视,他们宣称自己那些看上去离经叛道的创新是建立在传统复调思维之上的,由此可见复调技巧的重要性。

前面介绍的各种曲式大多是采用主调音乐手法,它们在结构上有着明显的"块状"划分--即有着比较清晰的段落,和声的终止、调性的转折在其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复调曲式则不同,它是以各个相对独立的线条的叠加、交织、流动为特点的,在听觉上往往找不到可以划分的段落,而是给人一气呵成的感觉。

复调曲式中最为经典的是赋格(fugue)。它是在一个主题之上构成的多声部(一般为二、三或四声部)复调形式。

我们以二声部赋格为例,其大致结构如下:

主题(主调)--答题+对题(属调)--间插段1--主题+对题(其他调)--间插段2(其他调)--主题(回到主调)

主题第一次出现通常是单声部的,这之后它在属调上由另一个声部模仿出现(称作"答题"),与此同时,原来演奏主题的声部要演奏一个与答题形成对位关系的旋律(称作"对题")。间插段可以只有一个,也可以有多个,它大多是采用主题片断作素材,也可以引进新材料,调性变化比较多。在整部赋格中主题会多次出现,直到它在主调也就是一开始的调性上完整地再现,全曲便告结束。

赋格曲一方面有严格的规定,另一方面又有可以许多自由的变化,这里不作过细讲解,只从听觉上说说大概发展脉络。总体来讲,这种曲式虽然由于各个声部的交织形成连绵不断的整体,但我们在曲式第一节中所谈到的音乐发展基本原则--"对比"、"变奏"、"重复"--都是存在的,而且可以感受到其中还是有着不同的"阶段"或者说有某种段落感。对比,主要体现在主题与间插段之间、不同调性之间;变奏,体现在主题本身的变化之中,主要是主题在间插段里被变化运用;重复,体现在主题的多次出现和最后的"再现"中。对听者来说,音乐一开始稳定的呈示、中间段落不稳定的变化及情绪的展开、最后再现时的情绪高潮和完满的收束,都可以明显体会到。

十八世纪中期,欧洲音乐的复调写作技术达到了历史顶峰,同时主调织体也在发展,很快便成为音乐创作中的主流,如当时的交响曲等体裁主要是主调织体写法的,但复调思维还会在某些作品中出现,特别是大型作品中的"赋格段"(fugato),它是不完整的、仅仅是整个乐章一个部分的赋格式段落。最常见的是在快板乐章的展开部或者结尾处,用层层叠置的赋格段形成情绪的高潮。

套曲曲式

套曲是指多乐章的大型作品的结构,这些乐章不是随意拼凑、而是有着内在联系的。套曲中的每个乐章都有自己独立的结构,如奏鸣曲式、变奏曲式、三部曲式、回旋曲式等等。

套曲形式用途广泛,主要用于以下体裁:声乐部分包括声乐套曲、大型声乐作品(清唱剧、康塔塔、受难曲、弥撒曲),器乐部分包括组曲、奏鸣曲、交响曲、弦乐四重奏等等。它们虽然各不相同,但有着共同的套曲原则:

对比:在旋律、节奏、调式调性、速度乃至风格上形成对比。如古组曲,是由一连串速度和拍子不同的、多个民族的舞曲组成;如古典奏鸣曲套曲,通常是快板-慢板-快板这样三个乐章;又如古典交响曲套曲,通常为热情的快板--抒情的慢板--优雅的小快板(或中速)--激动的快板这样四个乐章。

联系与呼应:将某个主题运用于各个乐章,形成整体感;在各个乐章或首尾乐章使用同一调性,以获得统一感;首尾乐章在速度上相近,或者末乐章出现第一乐章的主题材料,形成类似"再现"的感觉。

古典时期的协奏曲套曲有点特殊性。它一般是速度为快-慢-快的三个乐章,很像奏鸣曲套曲,但由于这是由一件主奏乐器和乐队的"竞奏",也就是说,它是有协奏关系的两个部分,因此第一乐章的奏鸣曲式通常有两个呈示部,第一呈示部由乐队展示主题和副题等素材,第二呈示部由主奏乐器在乐队伴奏下再次呈示这些素材,它会加上一些自由的变化,甚至添加新的素材,这样就形成了两个呈示部。另外,在第一乐章将近结束的时候通常有一个"华彩乐段"(cadanza),这是由主奏乐器单独演奏的炫技性段落,目的是展示一下这件乐器特殊的表现力和演奏者高超的技巧。有时在协奏曲第三乐章里也会有华彩乐段(这里说的是古典时期的协奏曲模式,后来的协奏曲就比较自由了,不一定有双呈示部和华彩乐段)。

龙老师音乐之家|重庆永川小提琴培训|重庆永川二胡培训|重庆永川小提琴老师|重庆永川二胡老师|重庆永川音乐培训
企成自习室| 厨师/厨娘上门
版权所有:重庆市企成科技有限公司 sitemap 渝ICP备09002427号-4